这一年里,她拍戏、减重、拍戏、减重、拍戏……开机了五次,成功减了100 斤。初一上映,豆瓣开分7.8分(今天上涨了0.1分),还传出了好消息。好莱坞头部影视公司索尼影业已经购买了《热辣滚烫》的全球发行权,这是索尼影业首次没有参与出品就购买其全球发行权。从《你好,李焕英》,再到《热辣滚烫》,贾玲在电影界的影响力愈发响亮。
Sir看了片,最后贾玲以全新形象出现,奋力挥拳时,将之前的压抑逆转了过来。那个成天看起来乐呵呵、好脾气的贾玲,这次似乎悄悄长出“刺儿”来,用“杜乐莹”的经历来告诉我们:为了爱自己,可以大胆地向生活、向过往的伤害,挥出拳头。(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,请谨慎观看。但Sir的大过年加班,也很值得看。)每天都在工位兢兢业业搬砖的打工人,其实很难理解和想象乐莹(贾玲 饰)那样的生活。每日里运动量最大的活动,不过是从沙发这头,翻身换个姿势,睡到那头。还是饭来张口的那种,只用搁饭桌边上一坐,就能开吃。远房表妹帮她录节目、找工作,她哼哼哧哧说不出完整的话,就站起身来想躲避。然后出门,经过公园、街头、网吧、夜市等,从白天闲逛到夜晚。可就在这一段闲逛当中,无声地展露出她更深层的生活状态。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在公园里精神抖擞地练毛笔字,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在网吧里激情打野,小摊小贩在热情吆喝。还有大爷指挥着身下的轮椅,在广场舞大军里一枝独秀,与周围的人乐开怀。社会生活一派热火朝天,而乐莹只是面无表情地嚼嚼嚼,棉花糖、冰淇淋、炸串儿……面对社会节奏运转的时候,乐莹是无措而呆滞的,她只能以重复单调无意识无节制的进食,填满自己空虚的内心与生活。仿佛是生活的局外人,只选择去旁观,只选择去躲避,吃、睡、藏在家里,反而是安全感的来源。根据影片的只言片语,我们可以拼凑出来乐莹的过往——在录制节目的时候,乐莹的母亲一张嘴,就说“孩子的今天,都怪我们”,连一旁的乐莹都听不下去。这时的乐莹只是像个寻常小女孩一样,为了心里的小九九接近昊坤,减重不减重的,也没啥重要。去办健身卡,是因为昊坤跟她说,为了梦想,只能先屈就在健身房,不然,就更混不下去了。去找昊坤的竞争者去谈判,也只是因为昊坤咬牙切齿地说,那场拳击赛,是他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。去照顾昊坤的饮食起居,做健身餐、帮忙派传单……是为了他有更佳的状态、更多的时间,去打梦寐以求的拳击赛。——我帮他实现了梦想,他就会喜欢我,我就能够幸福快乐。戏外,是贾玲为了贴近拳击赛手的形象,减重100斤。戏内,是乐莹为了踏上拳击赛场,一次次挥拳,忘乎所以。即使周围充斥着嘲笑与质疑的声音,即使一次又一次收到“不合格”的成绩,她依然不低头、不停止、不放弃。
此时的乐莹,肥肉变成了肌肉,枯乱头发变成了利落短发,畏缩变成了锋利。
贾玲出场的那一刻,和她在台上的表现,乃至最后彩蛋滚动播放贾玲持续近一年的减重日记。在现在微博最热的话题里,都在讨论着贾玲减肥、贾玲以后是否要改变路线等等。生活里,一次次给她心灵暴击,让她痛彻心扉的,都是最亲近的人。她又露出了向往的样子说:打成那样,最后还能抱在一起。可从来没有人去想过,到底是谁让她成为这幅颓废的样子的。为了孩子上学,让她把房子过户过来——“这是你该给的”。对方还担心自己背负“小三”骂名,请她来当伴娘。她只是给父亲讲了一个故事,一个父亲听了也没懂的故事——“如果我有两个苹果,我的朋友问我要一个,你猜我会把大的给她,还是小的给她?”
别人又因为乐莹容易拿捏,变本加厉;再以“懒”为罪名审判她,为自己的索取寻找正当性。这种有毒的关系已经互相锁死了,乐莹无法挣扎出来,这或许才是她“躺平”十年的原因。她的懒也好,消极放弃也好,其实是一种面对生活的麻木和迟钝,用来缓冲被伤害的痛觉。每一拳,每一个痛苦的表情,都可以在擂台上真实展现出来,而不是假装和气的“没关系”。拳击手可以用力还击,而不是为了维系一段关系,委曲求全。电影英文名说,you only live once。贾玲为这个故事,注入了更加本土化的,具有个人生活感悟的含义——你要学会听话懂事,你要把读书的机会让出来,你不能做成功的人而要做“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”……
当国产影视剧充斥着“和解”“大团圆”“包饺子”的时候。让我们重新审视人际关系,重新认知自我,重新规划未来的道路。原来不自欺欺人地和解,才是真正地和解,才是真正地“赢”;跟夹枪带棒的伤害不和解,才是对自己的真正和解。不要再以受伤害、退让隐忍为代价,去让自己跟“伤害”“吸血”进行强行和解。在逗趣的笑料之下,充盈着温暖的情感,奔涌着一股向上的生命力,以温柔的方式传达强大的力量。如此难能可贵的导演风格,是身为中青年女导演的贾玲,在演艺界给自己开出的新路。很多人说,新的一年,从贾玲的电影里get到了减肥的动力。